跳至主要內容

為國家現代化發展貢獻香港力量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撰文表示,《基本法》根據《憲法》而制定,透過法律容許及保障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和維持其生活方式。香港憑藉「一國兩制」優勢,過去25年成功取得穩定繁榮發展,回望《憲法》與《基本法》的發展與關係,可以更好認識「一國兩制」的實踐。   他又說,香港具獨特優勢,能積極貢獻力量,包括進一步增強金融服務,更好地支持本港和國家實體經濟發展;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內地龐大市場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優勢,讓創新科技更好地推動金融及其他產業發展。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2月4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今天是國家憲法日,全國各地都舉辦不同形式的活動,透過深入了解《憲法》的精神和實施,更好了解《憲法》和《基本法》的關係,有助我們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在國家邁向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貢獻香港力量。國家進入了新時代邁向新征程、香港正踏入由治及興的新階段,《憲法》在「一國兩制」偉大事業中發揮着根本性的作用,這是特區政府和中聯辦今天合辦的國家憲法日座談會的重點之一。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在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在內的全國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是國家的重要標誌和象徵。現行憲法是在40年前的今天(即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也是在這時候《憲法》明確訂立了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基礎,就是《憲法》中的第31條:「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而《憲法》第62條亦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決定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和制度。   香港《基本法》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憲法》在1990年4月制定的、是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制度的基本法律,在香港特區具有憲制性法律地位。二十大報告也再次明確指出,要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這些要求,充分體現了《憲法》與《基本法》共同構成香港特區的憲制基礎。   我們在認識《憲法》是香港根本法時,必須了解《憲法》規定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從而加深認識國家的政治制度、法理依據、治理實踐,都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能分割。同樣,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這是我昨天出席二十大精神宣講會和今天準備出席國家憲法日活動的體會和感受。   《基本法》第五條列明「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根據《憲法》制定《基本法》,讓我國在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同時,透過法律容許及保障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和維持其生活方式。香港憑藉「一國兩制」的優勢,過去廿五年成功取得穩定繁榮發展。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年七一重要講話中明確指出,「一國兩制」根本宗旨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這制度經過實踐反覆檢驗,符合國家、民族和港澳的根本利益,也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贊同,「這樣的好制度,沒有任何理由改變,必須長期堅持」。   回望《憲法》與《基本法》的發展與關係,讓我們能更好地認識「一國兩制」的實踐;深入學習二十大報告的精神和要義,則讓我們更了解中國共產黨帶領着國家如何總結過去十年的發展歷程,以至未來的宏大願景、發展方向及行動綱領。   特區政府昨天舉辦中國共產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宣講會,十分感謝兩位負責講解的中央宣講團成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沈春耀主任和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謝伏瞻副主任,為我們全面而深入講解二十大報告的主題和要義,讓我們更深入學習、深刻理解報告點出的奮鬥目標、工作方向和要求。中央派出宣講團專程來港深入解讀報告,更顯示對「一國兩制」事業的高度重視和對香港的親切關懷。昨天的學習,有助我們將二十大報告的精神,更全面融入到日常工作之中,成為行動實踐的重要指導思想。在昨天的講座,還有兩點體會讓我感受特別深刻。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   打好脫貧攻堅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後,國家正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未來五年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開局的關鍵時期。中央提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堅定,方向明確,步驟清晰;香港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要有責無旁貸的時代責任感,並且結合自身特點,與內地一起努力打拼,逐步推進達到長期目標。   二:更好發揮創新驅動發展的優勢,讓香港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   國家的現代化進程,關鍵一環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香港有着獨特優勢,能積極貢獻力量,包括將金融服務進一步做大做強,更好地支持本港及國家的實體經濟發展;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內地龐大市場的規模優勢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優勢,讓創新科技更好地推動金融及其他產業的發展,並更好地結合政產學研的力量,讓科研成果商品化,讓創新應用推動產業發展。   就正如沈主任和謝副主任昨天所指,中國式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共生的現代化,是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進入不可逆轉的階段,我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也是我們一起奮鬥的目標,在國家美好的發展中,盛載着香港美好的未來。
http://dlvr.it/Sdplh8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推動創新有賴各界團結向前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要成功推動創新,需要社會各界攜手努力,團結向前。他將在10月發表首份施政報告,相關公眾諮詢已經展開。他鼓勵大眾踴躍發表意見,提供創新意念,一起為香港謀發展。   以下是行政長官李家超7月29日在第三屆香港創新領軍人物大奬頒獎典禮的致辭全文:   馮國經博士(香港創新領軍人物大奬評審委員會主席)、鄭李錦芬總裁(團結香港基金總裁)、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我很高興參加團結香港基金主辦的第三屆香港創新領軍人物大奬頒獎典禮,分享各位得獎者的喜悅。   團結香港基金一直透過旗下的創新、創意、創業平台,即「三創」平台,積極推動香港的發展,我肯定基金的貢獻。我期望創新領軍人物大獎能夠提升社會創新氣氛,鼓勵更多人突破傳統,勇於嘗試,引領香港發展走向世界最前端。   今屆當選的九位得獎者,在不同領域發揮創新力量,成就廣及健康科學、智能製造、遊戲及區塊鏈、物流、社會創新、高等教育等範疇。他們將空前的創新意念帶給香港,以至祖國及全世界,展示「創出香港.天際飛翔」的成就。   世界正處於以創新為主導的時代,我們需要不斷尋找新的經濟動力,才可以在瞬息萬變的大環境之中突圍而出。作為國際大都會,香港同樣面對各種挑戰,需要持續激發創意、鼓勵創新、促進創業,才可以保持及提升競爭力,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香港有祖國作為我們強大的後盾,在創科發展方面亦得到中央的明確支持和肯定。國家主席習近平主席早前來港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專程考察香港科學園,充分體現中央對香港創科發展高度重視。   特區政府會全力、全速推動香港創科發展,推進香港和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產業鏈的優勢互補,建設更蓬勃的創科生態圈,加快智慧城市發展,好好發揮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把香港構建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要成功推動創新,我們需要社會各界攜手努力,團結向前。我將在10月發表首份施政報告,相關公眾諮詢已經展開。我鼓勵各位踴躍發表意見,為我們提供創新意念,一起為香港謀發展。   今天在座的得獎領軍人物,都是香港創科精神的表表者。我希望你們會繼續傳承這份精神,一同為香港的創科事業開新篇。   謝謝大家! http://dlvr.it/SVlp7P

工總和科技園合辦首屆「工業 X 創科體驗之旅」 為新興產業孕育創科人才

(香港,2022年8月16日) —  香港工業總會(「工總」)及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合辦首屆「工業 x 創科體驗之旅」,帶領逾30名本地中學生走進結合科技、創意和新產業的環境,展開一次別開生面的難忘暑假之旅。學生將一連四日參觀工總、科學園及創新園,並於夥伴企業親身體驗創科相關工作,深入認識香港新興產業的最新發展和機遇,激發他們對創科的興趣和擴闊視野,準備未來升學及就業的生涯規劃。 這次體驗之旅由信和集團贊助,並由保良局生涯規劃及理財教育中心擔任合作夥伴,共30間工總成員企業,以及位於科學園及創新園的科技園夥伴企業參與活動,為學生提供行政人員「工作影子」(executive shadowing)體驗、職場參觀及實地工作機會,以及擔任學生導師,共同努力培育未來棟樑。活動開幕禮今天於工總圓滿舉行,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副局長梁宏正先生與各企業代表,共同見證學生展開不一樣的體驗之旅。 工總兼科技園主席查毅超博士表示:「香港要成為國際創科中心,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而且需要長期投入培育。科技園和工總願意肩負起培育本地人才的使命,透過具教育意義的活動,讓學生早在求學階段時親身接觸工業和創科,實地了解行業的工作,和從工業家、創科人士的經驗分享中獲得啟發。我相信四天的活動能讓他們感受到香港創科及工業界有無窮的可能性,有助他們規劃前途。未來,他們可以加入創科工業生態圈,運用創意發揮潛能,締造更繁榮和更具競爭力的香港。」 信和集團副主席暨香港創新基金主席黃永光先生表示︰「香港邁向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發展,創新是開啟成功和可持續發展的鑰匙,培養優秀人才尤其重要。香港創新基金致力建構全面創科生態系統,照顧各界需要。我們衷心感謝合作夥伴香港工業總會及香港科技園公司舉辦體驗之旅,饒富意義,並期望年輕創業家汲取實用知識,為未來發展做好準備。」 活動的閉幕畢業儀式將於8月19日舉行,屆時學生和企業代表會分享參與活動的得著和感受。為培育新一代的工業及創科人才,主辦機構期望未來舉辦更多「工業 x 創科體驗之旅」,為本地學生創造更多接觸新興產業的機會。科技園及工總會繼續攜手,吸引不同背景及經驗的人才加入創科,建構一個多元及生氣勃勃的創科及工業生態圈。 資料來源 : https://www.hkstp.org/zh-hk/press-room/fhki-and-hkstp-co-organise-firs

推動創科 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創新科技既是產業,也可助其他行業提升效益甚至升級轉型。政府過去幾年在創科方面大力投資,未來會繼續與業界、學術界和研發機構緊密合作,更好地落實各項推動創科的工作,從而帶動經濟多元發展,讓市民分享發展成果。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6月18日出席「創新科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出路嗎?」周年公開論壇的致辭全文:   姚沛康主席(香港管理事業協會工商管理研究社主席)、查毅超博士(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會主席及香港工業總會主席)、周林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院長及卓敏經濟學教授)、各位嘉賓、各位社友、各位現場和線上朋友︰   大家早晨!我非常高興出席工商管理研究社和中文大學商學院,以及《信報財經月刊》合辦的周年論壇,並就創新科技與香港經濟發展這個主題與大家分享一些粗淺的看法以及政府在這方面的一些工作。而更加重要的是,來到這裏與各位業界的專家、學者、各位翹楚交流,聽取大家寶貴的意見。   今日的主題是「創新科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出路嗎?」也許大家會覺得「這還要問嗎?」也可能有些朋友會覺得,「的確是,但該怎樣做?」在心底有疑問,再工業化、數字化經濟這些發展方向都很好,內地也做得不錯,但到底香港應該要怎樣做呢?好像有點談何容易。   我可以向大家很有信心地說,創新科技是環球經濟發展的動力,也是我們香港經濟發展的方向。創新的源頭或動力又是甚麼呢?有些朋友可能覺得是,創新一定要有「諗頭」,但除了「諗頭」外,痛點都要多!因為其實創新都源於有痛點、有困難,所以要想辦法解決。從這個角度看,經歷過去兩年的挑戰,相信大家都有同感,我們是有很大的優勢去創新的。   創新科技的快速演變,除了要有足夠痛點,更需要有應用場景讓大家去快速測試。無論是產品或服務,應用場景可以讓創業者和消費者在很短的時段內,「啱得快」也可能「錯得快」,而「錯得快」不要緊,「改得快」便可以,整個過程可以加速創新科技的發展。從這角度來看,香港也很有優勢。以前我們的市場只有700萬人口,但現在計及粵港澳大灣區,連同我們自己已經有8,000多萬人口,更何況如果我們與內地合作的話,市場會更加龐大。再加上我們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商務中心,我們面向國際的層面,也讓我們有一個很寬廣,而且很有深度的應用場景。   再者,困難天天有、日日新,新的困難過去未曾見過,意味着解決方案亦要「諗新橋」。換個角度